近期以來,本周刊已經持續刊發了地方兩會關于建筑垃圾的各大熱點。事實上包括建筑垃圾在內的各類垃圾處理之間都存在著共性,為此本期將刊登部分地方對各類垃圾處置的意見和建議,以期給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提供借鑒。
安徽省
人大代表韓國勝:建議在安徽實施垃圾分類管理納入社區自治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今年的安徽省兩會上,安徽省人大代表韓國勝希望能夠盡快在安徽實施垃圾分類管理,將垃圾分類納入社區自治,促進垃圾收運、回收、物質利用多元化和市場化。
“目前,垃圾管理情況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但許多地方的垃圾會被簡易堆放和填埋?!表n國勝認為,當前這種垃圾處理方式,污染了土壤、地下水,有些高污染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數百年得不到有效恢復,給子孫后代留下無窮后患。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均產生垃圾量會成倍增加,必須采取‘與時俱進’的垃圾分類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彼榻B,垃圾中可直接回收利用資源占垃圾總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就不低于33%?!袄诸惞芾砜梢詼p少垃圾處置量,減少土地資源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希望盡快在我省實施垃圾分類管理?!?br />
韓國勝認為,實施垃圾分類,首先,就要理順垃圾分類工作的環節及相互關系。其次,分類儲存和分類投放的主體是公眾,分類駁運的主體是區域管理者,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的主體是企業?!爸贫仍O計應保證這些主體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相互監督關系?!彼f,要把垃圾分類納入社區自治內容,充分調動公眾和管理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和執法監督計劃。再次,采取行政監管、第三方專業監督和行業協會、人大、政協、新聞媒體、公眾監管等形式,通過督察、檢查、抽查、巡查和審核審計等方法,進行規范監督。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勝認為,應該通過強化垃圾的物質利用促進垃圾分類。其中,需要利用現有工業產能強化資源回收利用,同時,加速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加強餐廚垃圾等易腐有機垃圾的分類處理。而且,要創新體制和商業模式,重視利益的驅動作用,理順物質利用流程及產業鏈,完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促進垃圾收運、回收、物質利用多元化和市場化。此外,獎勵垃圾減量、分類投放和回收利用,處罰混合排放,嚴懲偷排偷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排放費征收機制,鼓勵根據垃圾的污染性、資源性、社會性及其處理成本制定垃圾排放費標準,條件成熟時實施垃圾排放費按類從量計費,激勵公眾自覺自愿地開展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
山西省晉城市
人大代表何書福:城鎮化建設中垃圾處理問題不容忽視
晉城市沁河流域附近有嘉峰、端氏、鄭村等幾個發展相對較快的特色小城鎮,這些特色小鎮人口集聚、商貿繁華、工業特色明顯,已經開始逐步釋放出小城鎮的輻射帶動效應。
然而,這幾個小城鎮的垃圾處理還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須改進和解決。一是缺乏垃圾源頭管控,主要是廣大群眾缺乏節約意識,垃圾量與日俱增,許多能重復使用的東西隨意丟棄。二是垃圾處理模式粗放,統一收集后應該科學填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但現實情況是,垃圾統一收集后統一堆放,未經任何防滲漏處理、垃圾夯實掩埋等處理。
何書福建議,解決城鎮化建設中垃圾處理問題大致要分四步走:一是在城鎮化的審批、設計、建設中,要將垃圾排放、處理等納入設計體系中,設計施工至少提前50年;二是在基礎建設方面加大資金投入,緩解鄉鎮一級的財政壓力;三是通過環保下鄉、科普宣傳等形式引導農民改變生活陋習,樹立文明節約意識,減少垃圾排放;四是農業、環保部門應加大檢查督導,堅決杜絕環境突發事件的發生。
人大代表畢臘英:加大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力度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垃圾的生成量也快速成倍增長。
目前,晉城市不少農村雖然實行了“垃圾不落地”的清理機制。但是,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水平仍然有一定的滯后性,部分農村的垃圾處理,仍然停留于單純填埋或野外堆放焚燒的程度,甚至少數農村仍然存在隨意傾倒的問題。農村垃圾日益增多,不僅很容易形成“二次污染”,而且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還影響了新農村建設和村容整治,也影響了農村生態建設和村民生活品質。
畢臘英建議,用生態凈化強化的方法,對農村垃圾進行低成本、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建立有效的農村垃圾統一收集網絡機制。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在現有生活垃圾處理隊伍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垃圾統一收集網絡機制,以村為單位統一收集垃圾并進行分類。推行農村垃圾就地分類處理。按照“門前三包、統一收集,就地分類,生態處理,綜合利用”的思路,比如,各村確定1~2名保潔員,由有關部門統一管理,做好保潔員垃圾分類培訓等。對農村垃圾實行以獎代補。各村建設小型村級垃圾處理場,實行保潔員管理。對按要求建成垃圾處理工程,垃圾就地分類處理的村,政府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獎勵補助。加快漚肥場、沼氣池等開發利用推廣。各村生活垃圾分類后,不能發酵的無機垃圾運到垃圾處理場處理,能發酵的有機垃圾直接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可作生活燃料或提供生產用能,沼渣、沼液用于種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養分,沼液對農作物病蟲害有防治和抑制作用,減少農藥使用,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